周三,隨著新明珠招股說明書公布,行業幾大巨頭2021年營收成績全部浮出水面:馬可波羅93.65億、新明珠84.93億、東鵬控股79.79億、蒙娜麗莎69.87億、帝歐家居61.47億。當然還有惠達衛浴、天安新材、海鷗住工、悅心健康等上市陶企和即將上市的箭牌衛浴,但后面幾家要么其主營業務不以瓷磚為主,要么其規模跟前5家不在同一檔次。
行業巨頭當中,還有宏宇、華碩、諾貝爾等規模型陶企沒有公開其經營數據,但2021年規模座次已基本排定。
5家行業龍頭,3家已上市,2家待上市,但令人遺憾的是,至今還沒有一家陶企突破百億規模。最有可能率先跨過百億門檻的當屬馬可波羅,此前有媒體曾多次報道其營收已破百億,但從招股說明書公布的數據看,雖然離百億僅咫尺之遙,但終究還是未能跨過那條界線。

(圖片來源:陶瓷信息-公眾號,侵刪)
除馬可波羅外,東鵬、新明珠都曾明確提出過百億目標,最終均未沖刺成功。其它幾家,雖然也曾夢想百億,但還有不小的差距,需繼續努力。
按照往年的增長勢頭,2022年大概率會有1-2家企業邁過百億門檻,但是,受累于房地產市場的全面退潮,行業增長勢頭急劇下降,雖然頭部企業相對穩定,但從上半年經營業績來看,大部分處于負增長狀態,全年能夠實現兩位數增長,且能夠沖破百億目標,最有可能的仍然是馬可波羅,但目前來看依然存在一定的難度。
陶瓷企業之所以多年來夢想著跨過百億門檻,只因陶瓷行業是一個極度分散而又民營化、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的行業,行業發展了40多年,能夠實現10億規模的企業仍然屈指可數,跨過30億,幾乎就可進入一線品牌陣營,跨過50億,絕對的行業頭部企業,而誰能夠率先跨越100億,則將成為行業的領軍企業。爭做行業“老大”,無疑是無數陶瓷企業的夢想,但要實現起來,則絕非易事,更非一日之功。
這些年來,“陶業航母”、行業“巨無霸”等概念不斷被炒作,百億目標也曾多次出現在頭部企業的年度營銷峰會上,誰都明白,能夠率先實現百億,跨過百億門檻,不僅可以拉開與跟隨者的差距,而且可以搶占更多的行業頭部資源,為品牌加持賦能。

(圖片來源:陶瓷信息-公眾號,侵刪)
因此,幾家頭部企業無不憋足了勁,大規模圈地建廠,擴大產能,拓展渠道,追求業績的高增長,尤其在工程業務領域,不遺余力加強與頭部房企的戰略合作,以期快速做大做強,通過百億目標,登頂行業“老大”的寶座。
百億,不但是陶瓷企業的一道坎,似乎也是行業的一道劫,好幾次幾乎觸手可及,每一次卻又差之毫厘。
事實上,前些年,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繁榮,許多陶企搭上了戰略業務的快車道,營收年年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,甚至有企業實現跨越式的增長。但是,隨著房地產行業陷入困局,許多企業開始為過去的高增長而追悔莫及,大量的應收賬款和呆死爛賬,使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企業的經營戰略。以恒大躺平為標志,許多陶企開始對工程業務變得小心翼翼,不再盲目追求高增長,而是追求現金流和利潤率,以實現企業的健康發展。
據統計,目前全國有1000多家陶瓷企業,2500多條生產線,市場規模近4000億,平均每家企業不足3條生產線,銷售額不足3億,最大的陶企市占率不超過3%。從這些簡單的數據就可以看出,建陶行業規模不大、企業很多、品牌更多,整個行業呈極度分散的狀態。

(圖片來源:陶瓷信息-公眾號,侵刪)
瓷磚作為一種裝飾材料,在空間所有裝飾主材當中,客單值其實不低,平均每戶裝修采購的瓷磚單值通常都會超過衛浴、涂料、門窗、家電和定制家具等,但其它行業則相對容易出現百億企業,尤其是家電行業,集中度非常高,通常都是千億巨頭之間的競爭,但在瓷磚行業,隨著一批頭部企業的崛起,行業集中度雖然在快速提升,但整個行業仍然極度分散,仍然是千企競爭,萬牌混戰的局面。
瓷磚行業的集中度是否會持續提升,能否培養出一批百億規模的企業和品牌?答案是肯定的。尤其是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行業成熟度的提升,頭部企業的增長速度明顯高過腰部和尾部企業,一些創新能力強、渠道資源多的企業,即便在2022年行業極度艱難的情況下,也能夠穩住營收基本盤不下滑,甚至有企業還逆勢增長。相反,一大批二三線品牌,今年以來的業績則是慘不忍睹,呈斷崖式下降。
成長的道路是曲折的,許多時候,退一步往往是為進兩步做準備。隨著2022年行業新一輪洗牌的加劇,那些活下來的頭部企業,極有可能在未來兩三年跨過百億營收的門檻,在中國建陶產業的版圖上晉級百億競跑的新賽道。
作者|王力
蒙娜麗莎集團文化總監
《原標題:誰先跨越百億門檻?》
(文章來源:陶瓷信息-公眾號,侵刪)